<rt id="iykuo"></rt>
  • <dfn id="iykuo"><source id="iykuo"></source></dfn>
  • 自動化儀表與控制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
     信息化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趨勢,自動化儀表技術包括了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以及信息的應用這樣的過程,因此自動化儀表技術實際上時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所謂“企業(yè)集成”實際上是企業(yè)的信息集成和整合,所謂“信息爆炸”實際上時獲得信息超過了處理和應用的能力,而為得到的應用的一大障礙是信息表達的統(tǒng)一性不夠。如何提高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是當前的主題。
        信息化需要將現實世界的實體事物(包括原料、設備、產品、控制系統(tǒng)、儀表等),生產流程(包括制造方法、工藝等)。企業(yè)的管理(包括采購、銷售、物流等)用計算機能夠識別和處理0和1來描述,然后由計算機進行運算和處理,最后將處理的結果再反作用到現實世界。 
        信息化的前提是將現實世界以及現實世界事物之間的關系轉化為0和1,不能做到這一步信息化是不可能實現的。做到這一步就是對現實世界建立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是用一組簡化的信息。按一定規(guī)則對事物所做的抽象描述。
        信息模型定義包括了簡化、規(guī)則和抽象三要素,這三要素的多樣性決定了可能的信息模型的多樣化,建立信息模型的過程包括了克服多樣性,實現統(tǒng)一性的任務。自動化儀表和系統(tǒng)信息模型的目標是:以毫不含糊的方式描述信息,以方便交換為基本定位,最終實現廣泛的可互操作性。 
     描述事物的規(guī)則按對象的屬性可簡化分為3類: 
        (1)描述事物的信息模型。如描述生產原料、元件、控制系統(tǒng)儀生產用裝置、設備、生產過程的狀態(tài)、中間和最終產品內容的信息模型,這種類型的模型要把對象的基本屬性描述出來,典型代表是IEC361987工業(yè)過程測量與控制過程設備目錄中的數據結構和元素系列標準和IEC61360與電子元件分類方案相關的標準數據元素類型系列標準。 
        (2)描述事物之間關系(尤其是定量關系)的模型。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是對事物進行優(yōu)化,優(yōu)化的條件是了解事物之間的(定量)關系。這種模型常常以數學模型的形式出現。這類模型往往針對性很強,難以建立統(tǒng)一的廣泛應用的模型,因此較少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出現。 
        (3)描述對象過程信息模型。如生產過程、管理過程,典型代表是IEC62264企業(yè)系統(tǒng)集成系列標準。 
        在建立自動化儀表及應用的信息模型方面,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早有研究。但并沒有將這項工作定位信息化促進工業(yè)化的重要基礎,一直缺乏國家或行業(yè)層面,全面系統(tǒng)規(guī)劃和大規(guī)模的工作。
        我國TC159全國工業(yè)自動化系統(tǒng)與集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TC124全國工業(yè)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跟蹤和采用國際標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除派出專家加入國際標準的工作組直接參加國際標準的指定外,還及時地將重要信息模型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有了這些建立信息模型的方法標準,后面需要做的工作室:宣傳、貫徹、學習這些手法,用這些方法建立各認可的具有可互操作性的信息庫,應用這些信息庫服務于企業(yè)的自動化。 
        由于信息模型對于國內企業(yè)和工程師還是新事物,上述這些工作在初期還相當復雜,最重要的是我國制造企業(yè)較少主動提出信息化的需求,因此我國在這方面相對較落后,迫切需要引起重視。 
        (二)自動化儀表工程項目全局信息和全生命周期信息的整合 
        全局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整合實際上是自動化儀表系統(tǒng)的全面可互操作性。可互操作性是分層次的,最基本的是過程控制機的互操作,即控制系統(tǒng)與現場儀表表層免的可互操作,向上一層是控制系統(tǒng)維護與生產設備診斷信息的可互操作,在高一層是企業(yè)管理信息的客戶操作。全局信息化整合至少要實現全局信息的可互操作。
        不同層級實現可互操作的技術和方法是不完全一樣的。在控制系統(tǒng)與現場儀表層主要技術史:功夫塊、EDDL(電子設備描述語言)、FDT/DTM(現場設備工具/設備類型管理器)、OPCUA(原OleforProcessControl,過程控制控制用對象鏈接和嵌入:現Openness,Productivity&Collaboration,開放、生產率和協(xié)作;企業(yè)管理層則部分借助于MES(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技術。全局信息整合至少要使企業(yè)各層之間的信息交換無障礙。 
        自動化系統(tǒng)工程師項目從論證一直到建成投產運行、目后大修維護,整個過程的每個階段會產生許多技術文件,各階段的文件又有很強的關聯,而且這些文檔現在都以二進制形式存在計算機里。涂過各階段采用統(tǒng)一的信息模型,那么下階段的文件相對上階段就可以有很好的繼承性。例如,在項目的工程設計階段就會編制控制邏輯配置圖,如果使用了統(tǒng)一的信息模型,那么到開車調試階段就可以直接用這個圖對系統(tǒng)進行組態(tài)。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就是要實現系統(tǒng)各生面階段之間可互操作,這樣的信息化整合方案是由儀表的用戶提供的。儀表的用戶企業(yè)由于貼近生產過程,貼近應用,一些用戶組織對自動化儀表的應用提出許多要求,制訂了一些團體標準,F在他們逐步地將這些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歐洲標準或國際標準,如IEC61242過程控制工程的表示方法——對P&I圖和P&ID工具與PCE-CAE工具之間數據交換的要求和IEC61987的若干部分(P&I,管線工程與儀表裝置;P&ID,管線工程和儀表裝置系統(tǒng)圖;PCE,過程控制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工程)。 
        自動化儀表工程項目全局、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整合式一個漫長的過程,近兩年IEC62424標準的推出是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標志。 
    有人認為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智能儀表發(fā)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數字化現場總線智能儀表替代模擬儀表,重點是發(fā)揮節(jié)省安裝費用、提高儀表性能的作用;第二階段是工程和儀表的全局信息和全生生命周期信息的整合,實現信息化,重點是提高項目工程的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益;第三階段是以無線通信儀表為重要特征,實現所謂“無所不在的測量、無所不在的網絡、無所不在的計算”,實現真正的網絡化控制,重點是全面提高企業(yè)的效益。三階段的目標相當遠大,可以說是整個21世紀自動化儀表的目標。目前我國第一階段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第二階段的工作開始啟動,第三階段的工作正在探索。
     
    亚洲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另类,国产精品粉嫩虎白女流水自慰
    <rt id="iykuo"></rt>
    • <dfn id="iykuo"><source id="iykuo"></source></dfn>